OD体育首页入口2012年连州摄影节策展团队介绍
发布时间:2024-09-27
 OD体育app免费下载于《人民摄影》先后担任“摄影家访谈”专栏记者、理论版编辑;于羊城晚报报业集团《新快报》先后任图片编辑、图片总监;2000年编著大型纪实摄影丛书《中国故事》;2001年至2003年被世界新闻摄影基金会(WPP)选为中国大师班成员参加为期3年的学习;2005年发起、策划连州国际摄影年展项目;2005年底被评为“2005中国摄影十大焦点人物”;2006年2月担任莫斯科摄影节策展

  OD体育app免费下载于《人民摄影》先后担任“摄影家访谈”专栏记者、理论版编辑;于羊城晚报报业集团《新快报》先后任图片编辑、图片总监;2000年编著大型纪实摄影丛书《中国故事》;2001年至2003年被世界新闻摄影基金会(WPP)选为中国大师班成员参加为期3年的学习;2005年发起、策划连州国际摄影年展项目;2005年底被评为“2005中国摄影十大焦点人物”;2006年2月担任莫斯科摄影节策展人;2006年5月“中国摄影五十年”大型回顾展特约策展人;2006年11月受邀担任德国柏林摄影节评委;2007年1月受邀担任法国巴黎摄影双年展中国部分策展人;2007年英国伯明翰摄影节大师评审会评委;2007年德国柏林摄影节大师评审会评委;2008年4月首届希腊摄影双年展评委;2008年5月柏林摄影节评委;2008年6月,北京摄影季论坛发言人:2009年5月中国摄影金像奖评委;2009年-2010年南方短片节评委;2010年6月瑞士日内瓦摄影节评委;2010年7月法国才华摄影基金奖评委。2011年英国PrixPictet摄影奖提名人;2012年莫斯科摄影双年展策展人。

  1979年至1983年任《美术》杂志编辑,推出“伤痕美术”、“乡土美术”和具有现代主义倾向的“上海十二人画展”、“星星美展”等,并在杂志上组织过“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艺术中的自我表现”、“艺术中的抽象”等理论讨论。1985年至1989年任《中国美术报》编辑,并把该报改变成为推介新思潮和新观念的主要阵地。

  1989年2月作为主要策展人策划“中国现代艺术大展”。1990年3月在日本东京世田谷美术馆策划“中国现代水墨展”。1993年2月在香港艺术中心和大会堂策划“后89中国新艺术展”。1993年5月在澳大利亚悉尼当代艺术博物馆策划MaoGoesPop。1993年6月在意大利参与策划“第45届威尼斯双年展:走向东方”。1994年10月,出席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组织的“当代艺术讨论会1994——亚洲思潮的潜能”国际学术讨论会,作《文革后的三代艺术家》、《中国近代艺术思潮》的演讲。1995年5月,应温哥华美术馆、西蒙菲莎大学当代艺术学院的邀请,到加拿大讲学。1995年5月,应纽约现代艺术新博物馆和纽约市立大学皇后学院亚美研究中心的邀请,到美国访问讲学。1995年9月在德国汉堡国际前卫文化中心策划“从国家意识形态出走——中国当代艺术展”。1995年12月,出席韩国95年艺术组委会组织的“远东亚洲艺术——今天和明天”国际学术讨论会,作《引进与再创作》的演讲。1996年5月,与廖雯共同在北京策划“大众样板”、“艳妆生活”艺术展。1996年10月,出席德国世界文化宫组织的“形象的空间:文化的地志和乌托邦”国际学术讨论会,作《当代艺术,挑战艺术的西方概念》演讲。1997年5月,应新加坡艺术博物馆、南洋艺术学院、LASALLESIA艺术学院、1997宝藏国际艺术博览会的邀请,赴新加坡作关于中国当代艺术的演讲。1999年1月,任德国波恩艺术博物馆“时代转折”国际艺术展策展人之一。1999年5-6月,在北京中山公园策划“酚苯乙烯”展览,和廖雯合作在天津泰达艺术博物馆策划“跨世纪彩虹——中国艳俗艺术”展览。1999年10月——2000年4月,获得美国洛克菲勒基金会ACC(亚洲文化协会)研究基金,赴美国作当代艺术研究。2000年5月,策划“对伤害的迷恋”展览。2001年5-12月,策划创办《新潮》艺术杂志。2001年9月任首届日本横浜三年展国际委员会委员。2001年策划“12花月”、“死亡档案”“十字路口”等展览。2002年参与策划“专业余”艺术展。2003年在北京策划“念珠与笔触”展览。2008年12月担任第四届连州国际摄影年展总策展人。

  在过去的几年里,我经常强调这样一个事实:我是在斯大林去世后的一年出生的,我出生的前几个月1954年的奠边府战役法国刚刚战败,所以这就暗示了我的双重身份:我是一个反斯大林主义者,也是一个反殖民主义者。

  我在社会学和人类学领域的学习研究以及在七十年代的政治运动经历都还不足以让我胜任博物馆馆长的职位。

  但随后事情发生了变化,根据人士(如今他们都已当权)的意愿,我整合了博物馆的馆长体制。从各方面考虑,使我的职业实践得以成形的事物多是我在大学校园内外学到的东西。马塞尔·莫斯向我展示了艺术市场的运作方式,P·布迪厄尔让我对业余摄影有了新的看法;鲍德里亚教给我符号的政治含义,而布尔加克夫自然在卡尔·马克思之后找到了定位。

  如今,我认为第一个业余摄影师堪称为无政府主义者,因为他们有点接近《寄生虫》(帕索里尼导演的一部影片)里的特征。当我沉浸在贾克梅里的摄影作品中,我感觉自己像是一个大平原上的印第安人……那一刻仿佛能飞起来。然而说到底,我不过只是一个不称职的人类学家,遗失在博物馆漫长的长廊里。

  1975年出生在北爱尔兰,1981年搬到英国。在伯明翰大学学习英语语言和文学,1997年毕业,获一级荣誉和Tibbatt的纪念奖。2003年伦敦大学研究二十世纪英国文学硕士毕业。

  在伯明翰,史密斯卷入艺术和文化杂志新闻工作。她曾在希腊雅典的Pagoulatou-Vlachou出版社工作一年。毕业后于1998年移居伦敦,追求自己杂志出版事业。2004年她进入《英国摄影杂志》并在2006年成为副主编;于1854年推出的世界上最古老的杂志《人民党》。曾经的编著者包括赫伯特乔治威尔斯和阿瑟柯南道尔爵士。

  史密斯采访了许多世界最受人尊敬的摄影师,包括南戈尔丁,托马斯,鲁夫,菲利普洛尔卡,沃尔夫冈提尔曼、保罗罗维西和尤尔金泰勒。她也为时代周刊、卫报、孔径、光圈、创评摄影哲学写摄影评论,并与人民党编辑西蒙.班布里奇为2010年在多伦多动画节策划了纸岩石剪刀展览。

  中国当代最受国际瞩目的影像艺术家之一,作品优美而伤感,以古典文人气质与现代场景对接,模糊了历史感与现实性,拓宽了影像叙事的方式,反映着新一代年轻知识分子在富裕的物质生活与日益匮乏的精神世界之间的妥协、困惑和无力感,同时也暗含了被现代化狂潮践踏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无奈。2002年参加卡塞尔文献展的《陌生天堂》令其在国际艺术界声名鹊起,随后的《竹林七贤》(七部分)已成为当地影像艺术史的经典之作。

  1996-1997疏离:韩磊摄影展,北京-柏林-赫尔辛基,中国-德国-芬兰

  1970年代初生于安徽,大学学的是中文。做过中学老师、杂志编辑、唱片公司企划宣传、报社记者。做过10年职业贝司乐手,10年记者。目前已做摄影师10年,是自由摄影师,但不打算再改行了,希望可以一直这样自由下去。现居中国广州。

  关注各种现当代艺术,喜爱中国传统历史文化。常年坚持中国现实影像的当代性探索,同时关注同样致力于此的摄影师的生存状态,希望看到独立、可持续的中国式影像生态的建立。

  2010年凭《我的码头》获法国才华摄影基金中国区比赛纪实类冠军,2010年获大理国际影会最佳新锐摄影师奖、2011年作品《大国志》获侯登科纪实摄影奖。

  1963年出生于甘肃省的玉门镇。13岁时离开家乡转学到了河南洛阳,并开始自学绘画。1979年高中毕业后庄辉进入洛阳第一拖拉机厂成为了一名国营工厂的工人,这期间一直游走于社会,并进行大量的走访和学习。1992年庄辉组织完成了《为人民服务》的艺术活动。1995年创作《一个和三十个》、《东经109.88北纬31.09》。1996年庄辉来到北京开始新的工作和生活,同年他创作了与不同的职业团体(工人、农民、士兵、学生、医护人员、警察等)多达几百人的合影作品。之后创作完成了《公共浴室》OD体育首页入口、《甲乙丙丁》、《十年》等摄影作品。2000年之后庄辉创作了《茶山镇》、《带钢车间》、《筒子楼》等装置作品。

  2006年庄辉开始同旦儿合作,至今他们相继完成了《描摹吴哥》以及《倾斜11度》、《鸳鸯》等雕塑作品。2009年完成了《玉门》、《木工师傅的边角料》等作品。